如今的人們對于各種表情已經十分熟悉,表情已經滲透到了各個年齡段人群的手機中,就連中老年朋友都有自己的專屬表情包,每天早中晚三次在群里打招呼,只需要發個圖片就能和兄弟姐妹保持聯系。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表情符號是如何從短信中用來增加語氣和可愛的附屬品,演變成人們交流的主體的,它的演變過程復雜又有趣。
瘋狂的進化:從標點組合到鬼畜表情包
一般認為最早的表情符號是:-),它是1982年9月19日上午,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老師法爾曼第一次在電腦上打出這個表情。
這種由標點符號組成的表情叫表情符號,是“情緒”和“圖標”的組合。我們經常在論壇簽名、垃圾回復帖、舊時的拜年短信中看到它的復雜形態。但當你開心地用這些標點符號畫畫時,你并不知道它也是一種表情。
日劇《電車俠》中的代表表情
這種由標點符號組成的簡單表情最早在歐美流行,XD是壽命極長的表情之一。日語表情又稱顏文字,繼承了美式表情的特色,更具創意和藝術性。東亞(主要是中國和日本)的文字體系與英語不同,可以使用的符號更多,比如十年前流行但現在很少使用的“囧”就是典型例子。搜狗表情自帶的表情如O(∩_∩)O哈哈哈~、翻桌子(╯‵□′)╯︵┻━┻等,都是日語表情的代表。
這張圖片沒有亂碼
Emoji 這個詞顯然源自日語,就像表情符號一樣,確實是日本人發明的。Emoji 最早由栗田重隆創造,并在日本互聯網和手機用戶中流行起來。自從蘋果發布 iOS 5 并在輸入法中加入表情符號后,這種表情符號就開始風靡全球。
2014年8月,牛津在線詞典將“表情符號”收錄到新詞匯中,這意味著它已成為一個正式詞匯。據Swyft統計,全球每天發送的笑臉達60億個,Facebook上每天分享的表情符號多達3億個。
當表情包在中國從單體轉變為表情包之后,其發展也開始越來越標新立異,中國網民的創造力在表情包中被充分發揮,任何熱點事件、影視娛樂、熱門話題、公眾人物都可以成為表情包的題材。
將時事、人物與圖文相結合,中國風表情包
原本中式表情主要是圖文并茂的風格,但現在也出現了一些需要一定想象力的純文字表情,比如“黑色問號”、“手心”、“手搞笑”等,這些文字對于沒有接觸過相應表情的人來說,是完全無法理解的。
表情符號中的文化代碼
表情包界流派林立,歐美國家都非常喜歡使用表情包,就連明星如金·卡戴珊也推出了自己的表情包。雖然金·卡戴珊的表情包也被美國民眾惡搞過,但與中國明星的表情包相比還是差遠了。
如果你是明星,你希望以哪種表情出現?
隨著愛國青年在 Facebook 上的活動,中國風表情符號開始流行。在年輕人的手中,表情符號已經成為他們日常詞匯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沒有表情符號的句子就像沒有鹽的菜。
在“Fifty Shades Silicon”工作組的日常生活中,平均每 5 句話就會出現 3 個表情符號
事實上,無論是中日韓,東亞國家在拓展表情符號的形態、內涵和使用方式上都更具創意,表情包的迭代速度也更快。一方面,表情符號和繪文字最早在日本流行,東亞民眾對表情符號的使用更為熟練;另一方面,東亞普遍的社會文化強調不言而喻、委婉含蓄,表情符號相較于文字會給予對方更多的遐想和模糊性。
表情符號的使用也存在性別差異。研究顯示,女性使用表情符號的頻率高于男性,這也體現了社會規范的壓力。女性在很多時候需要在社交場合刻意裝出一副無辜無辜的樣子,很難直接嘲諷別人,不像男性通常直來直去。這時候,她們只需要發個表情符號,讓對方自己揣摩出其中更深層的含義就行了。
從上圖中微博表情相關賬號的后臺統計也可以看出,18-24歲年輕人是表情包的主要使用者,其中17歲以下女孩對表情包的需求遠超同齡男性。不過25歲之后,男性對表情包的需求已經超過了女性。
表情符號有很多用途,功能也比你想象的要多
隨著意想不到的功能開發,表情包如今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除了原有的表達情緒、增強語氣、賣萌等功能外,還具備社交參與、身份認同、粉絲追捧、為國爭光等諸多功能。
社會參與
自從表情包出現之后,人們參與熱點話題、熱點事件的門檻降低了,面對有爭議的公共事件,有時表達得越多,錯漏就越多,但如果還是想有參與感,不如直接放個合十或點蠟燭的表情,而不是像某些明星那樣,把錯別字、用詞不當都暴露出來。
聊天群里也是如此,話題更新非???,為了顯示存在感,又不用花時間組織文字,跟上節奏最快的方法就是拋出一個表情包。表情包拯救了一群有社交恐懼癥的人,陌生人初次見面,說的每句話都顯得尷尬,一個表情包就能輕松化解尷尬。用圖片代替文字回復,不僅發消息的人更方便,也更容易拉近雙方距離。
許多人喜歡用這個表達來開始對話。祝你一切順利。
對于兩個不熟悉的人來說,用“你在嗎?”作為開場白很容易讓人覺得你的賬號被盜了,想騙錢。但一個咧嘴笑的表情往往能成功讓對方回復一個表情,話題就很容易搭上。
身份
看似簡單粗糙、像素低、模糊的表情包其實蘊含著大量流行文化信息,學習表情包的正確使用方法有時就像學習一門新語言,如果你不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梗,就算給你一整套表情包,你也無法正確使用。
正確理解信息中所蘊含的表情,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對方的幽默感、溝通風格和個性。表情符號有時就像一小圈身份識別符號。這個系統非常高效,可以用最簡單的表達方式傳達準確的信息,而被排除在系統之外的人則很難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
理解表情符號構建的身份認同感,也有助于我們理解為何中老年人使用的表情符號與年輕人使用的表情符號有如此大的不同。中老年人使用的表情符號與年輕人使用的表情符號最核心的區別,并不在于顏色更鮮艷、PPT模板風格、正能量雞湯風格、文字占據圖片一半等等,最大的特點是不需要過多的流行文化知識,也不需要考慮使用場景。
中老年人使用的表情往往只是表達問候、支持、祝福等,而年輕人使用的表情通常沒有明確的使用場景和含義,什么時候用這個表情往往取決于小圈子里建立起來的默契。
猜想:你知道這組表達式應該用在什么場景嗎?
粉絲追星
最早大規模出現在表情包中的明星應該是周杰倫和小S,不過這并不是粉絲故意為之,而是他們天生的表達天賦。像周杰倫和小S這樣善于表達的年輕明星并不多。這種自發產生的明星表情包,粉絲和黑粉難以區分,并不是每個明星都能接受。周杰倫抱怨自己成為表情包,而小S則會大力推廣她在Line上推出的個人表情包。
幾乎所有的青澀偶像粉絲都收藏了大量自家偶像的表情包,無論是表達今天天氣不錯,還是晚上多吃了兩碗飯,都可以配上自家偶像的表情包發上去。不過青澀偶像的粉絲們不會用那些可能有黑粉嫌疑的圖片,哪怕是搞笑的表情包也要能展現自家偶像的可愛和萌點。
至于表情包如何為國爭光,相信熟悉“臉書遠征”的朋友都知道一二,這里就不細說了。在這場愛國網絡大戰中,我個人認為殺傷力最大的表情包是“看來你不懂生命的可貴”。為了防止本文被封號,我就不貼圖了,有興趣的可以用這個關鍵詞搜索。
使用面部表情不是犯罪,表達情緒是合理的
隨著表情符號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多,文字的捍衛者們也開始表達他們的痛心,認為這樣下去,文字會變得沒有文化,中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會下降。這種觀點和互聯網早期,如果人們上網時間過長,就會被認為是網絡成癮,被送去楊永信那里接受電擊治療,有什么不同?
批評表達的人似乎忘記了圖像才是人類文字的原始形式,人類最早的文字就是從圖像發展而來的。在文字乃至語言誕生之前,人類的交流是肢體語言、表情、聲音等全方位的交流。無論是消亡的古埃及象形文字,還是至今依然鮮活存在的中國文字,從根本上來說都是一種表意象形文字。
古埃及象形文字
相比表情,文字在復雜微妙的對話中往往顯得力不從心。你話語中隱藏的深意,哭笑不得的內心掙扎,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內心諷刺,單靠文字無法準確傳達,但往往一個小小的表情就足夠了。
表情包的廣泛傳播,本質上是讓那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事物重新進入語境。表情包里看到的東西,無論多么夸張、多么怪異,其實都是對“表情”本身的補充。純文字太單調,視頻太直白,一個小小的表情包就能很好地中和它們。
直到今天,創造了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的法爾曼教授既沒有為他的發明申請專利,也沒有從中獲利。他依然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老師。法爾曼教授曾說,表情符號是“我送給這個世界的小禮物”??吹奖砬榉柸缃裼羞@么多意想不到的奇特發展,他一定非常欣慰。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聯系本站,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jlsyskj.cn/html/tiyuwenda/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