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開沙島房車露營地。 徐從軍 攝(人民圖片)
游客參觀蘇州博物館。攝影:闕明芬(人民圖片社)
“去泰國旅游,自由行還是跟團游更靠譜?”“你會一個人去旅游嗎?你會選擇跟團游還是自由行?”在知乎平臺上,有網友提出這樣的問題。
不知從何時起,上網查閱旅游攻略成了大多數中國游客出行前的一項重要“功課”。從旅行前的自主規劃,到旅行中的自主選擇、靈活安排,再到旅行中消費習慣的改變,中國人的旅行越來越自主。
從跟團游到自由行
2019年,攜程發布《20年中國人旅行方式十大變化》報告,回顧了中國現代旅游業的歷史進程。報告分析,從當地游、國內游到出境游,從跟團游到自由行、定制游,從線下門店到互聯網、手機,不斷涌現的創新旅行方式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和生活?;ヂ摼W和移動技術的出現也大大提升了中國游客的自主性。
報告顯示,“度假自由行”于1999年進入中國市場,20年來,自由行已成為中國旅游市場的主要出行方式和產品類型。
2019年,中國游客通過自由行的方式前往了全球上千個目的地,為了更好地滿足游客的需求,OTA平臺紛紛推出“新跟團游”,其特點是團隊更小、自由靈活、品質更高、個性化定制更豐富。
去年,曾游歷過包括王健林在內的60多個城市的旅行達人談及多年來的旅行經歷并坦言:“我基本都是選擇自由行,雖然準備行程要花些時間,但可以讓我在時間、地點上更加自由地出行,也能感受到旅行本身的節奏,體驗當地的文化氛圍和生活方式?!?/p>
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追求自由的年輕人成為旅游主力軍,與以往跟團游不同,徒步、房車、越野、露營、旅拍等更加自主的項目在“五一”假期更受歡迎。
蘭凱和楊嘉麗以前都是朝九晚五上班,如今辭掉工作,開著房車旅行了一年半。這段時間,夫妻倆帶著兒子走遍了全國90多個地級市:“我們計劃走遍全國所有地級行政區,走一條大環線和一條小環線,大環線繞全中國,小環線繞各省。開著房車環游中國是我們的夢想,希望能夠圓夢,給兒子一個更豐富的童年。”
從打卡旅游勝地到融入當地社區
泰國旅游與體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赴泰游客數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越來越多赴泰中國游客趨向深度游,更加注重旅游品質,這也帶動泰國旅游部門更加關注中國游客的旅游體驗。
泰國國家旅游局官員表示,多次訪泰的中國游客普遍希望探尋新的旅游景點和風景,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首次訪泰的中國游客并不局限于參觀傳統景點。
中國游客在行程中會安排不少非旅游景點?!拔胰ノ靼嘌缆糜螘r住在當地的寄宿家庭,我不會說西班牙語,房東的英語也不是很好。有意思的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用一知半解的語言聊天。房東熱情地教我說西班牙語,教我如何與當地人交流?!闭勂鹱约旱穆眯薪洑v,他說,比起游覽旅游景點,他更喜歡結識當地人,逛逛地道的超市和市場,體驗他們的生活狀態。
蘭卡伊一家也有自己的“旅行秘訣”:“到達一個新城市,我們會先在當地的博物館尋找名勝古跡,然后規劃在城市內的路線;然后去農貿市場聽最地道的方言,了解他們的飲食喜好,采購最實惠的當地特產;晚上,我們基本會去當地的市民廣場,讓孩子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結交來自全國各地的好朋友。”
深度體驗游正成為越來越多中國游客的選擇。世界旅游聯盟與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2019年發布的《大河文明旅游報告》顯示,中國游客對文化旅游產品的消費偏好逐步升級,異域民俗文化體驗、溫泉療養等深度體驗產品受到青睞。深度體驗游也是大河流域旅游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購買到理性購物
據統計,2019年國慶假期,中國出境游客更加注重身心放松,搶購馬桶蓋、感冒藥、電飯煲等商品的現象已很少出現。
中國游客出境游瘋狂購物的現象已經改變,消費更加理性務實。多位旅行社和海外華人導游表示,過去中國游客出境游主要逛奢侈品店,購買高檔包包、手表等商品較多,而現在則更多逛平價連鎖超市、商場,主要購買實用性、大眾化商品。
瓊的冰箱上貼滿了他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冰箱貼。談及旅行時的購物偏好,瓊說:“冰箱貼是我旅行時最喜歡的紀念品。我也會抽空去當地的門店逛逛,挑選一些性價比高的產品。當然,我也經常從世界各地買食材帶回家,比如泰國冬陰功醬、日本咖喱等,這樣回國就能吃到正宗的世界各地美食了?!?/p>
對于一直奔波在路上的蘭卡伊一家來說,旅途中的購物是別樣的體驗:“我們的房車旅行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旅行,在旅行中生活。因此,生活用品的采購是最大的一部分。對于我們來說,購物場景最多的,是國道、省道沿線的小鎮和鄉村,這些地方往往藏著實用的用具、新鮮的食材和有趣的手工藝品。另外,因為房車內的空間非常有限,想隨心所欲地買東西是不現實的,買之前只能三思而后行,也要放手去買。”
不同的出行方式,相似的出行偏好;不同的出行線路,相同的出行趨勢。出行自主性不斷提升,是中國游客更加成熟的標志。“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跟團游不再是出行的唯一方式。無論怎樣出發,踏上旅程的中國游客都在努力讓旅行更貼近生活、更符合自己的需求。每一次出行,都將成為自己的“專屬記憶”。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聯系本站,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jlsyskj.cn/html/tiyuwenda/4524.html